梦到地质火山爆发 梦到地质火山爆发什么意思

作者:网络 -
梦到地质火山爆发 梦到地质火山爆发什么意思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梦到地质火山爆发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梦到地质火山爆发以及梦到地质火山爆发什么意思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火山喷发的同时,是否还会引起地震或者其他地质灾害
  2.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火山喷发、地震之类的地质事件吗
  3. 板块运动与地质构造、火山活动、地震灾害的关系
  4. 火山爆发

在火山喷发的时候,可能会引起地震。
因为在火山的岩浆喷发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冲力和热力会导致地震,这被叫作火山地震。
但是这种地震会比较小,而且数量也是相对来说比较的少。
很多时候地震和火山是有很大关联的,比如说火山的爆发可能会引起附近产生地震,那么地震的话也可能会导致附近的的火山引起喷发。

火山是在地壳下很深的地方有液态区,而且里面会有高温和非常容易挥发的。
如果岩浆从地壳里冲出来的话就会形成火山,一般火山都会在断裂的地壳中产生。
在地球上火山大部分都集中在太平洋附近,还有喜马拉雅山一带。
火山喷发的话引起地震,一般地震会在火山喷发的前一天就发生,也可能会在火山喷发的时候同时发生。

发生地震的话范围不会很大,一般会在火山附近的地带发生。
也可以说影响的范围是比较小的,大部分都是在太平洋地带。
板块每年都在移动距离,但是经过很多年以后,可能会导致地球的面貌发生一些变化。
当板块出现分离的时候,就会有新的海洋,而当板块进行碰撞的时候,就会有高山和高原出现。
所以火山喷发经过很多年以后,还是会对地球造成一定影响的。

火山喷发会引发地质灾害,而且在未来的话会影响更大。
海底火山喷发的话,喷发的熔岩如果遇到水的话就会凝固,然后会形成岛屿。
火山喷发还会使太阳被云层给遮住,会给人类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下带有毒性的雨水,这也是对人体有很大危害的。
很多时候火山喷发不光会引发地震,还可能会引发泥石流。
因为在火山喷发的时候,火山灰会和暴雨一起形成泥石流,这样对道路和桥梁都会造成损毁。

我们很多时间都会说一句话叫作“人定胜天”,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又发现,人类的力量对于自然界好像是微乎其微,比如人类在各种自然灾难突然来临的时候多半是束手无策的,只能选择被动地接受。
那么是否可以说人类的活动和自然界的现象没有关系呢,例如火山喷发和地震等等。
但是事实情况并非如此。
下面就从这二类主要的自然现象看看它们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早在2018年《地质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很可能导致火山活动的增加,而人类正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研究团队分析了5500-4500年前冰岛地区的火山喷发记录,当时的全球气候要比现在冷得多。
通过研究不同年代地层中火山灰的含量,科学家建立了这一千年内火山活动的模型,并和同一时期冰川的分布进行对比。
结果发现,当气候变暖,冰川逐渐消融时,火山活动就会大幅增加;反之,当气候变冷,冰川覆盖范围扩大时,冰岛地区的火山活动就会趋于平稳,喷发的岩浆量也较少。

近一百年来是人类工业化革命的大发展时期,技术的进步也导致了人类对于能源的大量消耗和大量气体的集中的排放。
也就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来始逐渐关注到了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话题,各国也都在制定相应的政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这就是人类看到了自身活动对自然影响下的应激反应。
因为根据专家推断通常冰川显著扩张600年后,火山活动才会逐渐减少,两者之间存在600年的滞后期。
就这意味着可能在几百年后世界很可能迎来“全球火山大爆发”的恐怖景象!
作为现代人真的应当为我们的子孙做点什么了!

再说说地震吧,人类的资源开采活动会导致地震,这一点已得到科学研究的证实。
人类对于地下矿物质的大量开采也是近一百年的事情,这其中最主要就是石油和煤矿的开采,同时也包括现在很火的页燃气的开发利用。
但也有由于地下矿物资源开采,而引起矿区地下地质情况的改变。
岩石应力的变化,在某些因素的加强作用下,就可能引发地震。
在国内外的一些矿区,就发生过采矿引起的地震。
再比如页岩气开采时,主要是压裂的时候,虽然深度在二到三千米左右,但水力压裂的压力达到150兆帕以上,这时地下岩石足以被压碎,如果此时压裂点附近有地层断裂,压裂时施工压力理论上可以延着既有的断裂迅速向下传递,一直到深部,从而改变整个地质力学系统,并诱发地震。
这也是美国虽然早在多年前就有了页岩气开采技术,但是由于开采所造成的不可逆的后果,从而导致学术上争论不断,因此时至今日并没有进行大规模开采。

说到这我想到了古人的一句话“天作孽,有可恕,自做孽,不可活。
”在现阶段,人类和自然界的较量还不在一个层级上,我们能做的还只有敬畏环境,遵循自然法规去做事。
且不可为了自已的私利强行蛮干。
要知道并不一定每一次大洪水来临的时候,都会有一只方舟来拯救幸存的人类。

简单地说,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
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
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引起地震的原因很多,据此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冲击地震,人类活动也可以导致发生地震,称为诱发地震,如水库地震。


一、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构造变动特别是断裂活动所产生的地震。
全球绝大多数地震是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
其中大多数又属于浅源地震,影响范围广,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非常强烈,常引起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我国的强震绝大部分是浅源构造地震,其中80%以上均与断裂活动有关。
如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地震(7.7级),是曲江断裂重新活动造成的。
1973年2月四川甘孜、炉霍地震(7.9级),是鲜水河断裂重新活动造成的,并在地震后在地面形成一条走向NW310°、长100多km的地裂缝。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地震也都属于构造地震。
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8.3级)与圣安德列斯大断裂活动有关。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8.3级)与穿过相模湾的NW-SE向的断裂活动有关。
1960年5月21日至6月22日在智利发生一系列强震(3次8级以上的地震,10余次7级以上的地震),都发生在南北长达1400km的秘鲁海沟断裂带上。

(一)构造地震的成因和震源机制

这个问题是地震预报理论中最核心的问题,也是目前仍在继续探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地壳及上地幔中,由于物质不断运动,经常产生一种互相挤压和推动岩石的巨大力量,即地应力。
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积累了大量的应变能;当这种能一旦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极限数值时,就会使岩石在一刹那间发生突然断裂,释放出大量能量,其中一部分以弹性波(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来,当地震波传到地面时,地面就震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从已发生的地震来看,它的发生跟已经存在的活动构造(特别是活断层)有密切关系,许多强震的震中都分布在活动断裂带上。
如果从全球范围来看,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边界密切相关。
这些边界实际上也是张性的、挤压性的或水平错开的一些断裂构造。

断裂活动何以产生能量很大的地震,其活动方式如何,目前存在若干有关的假说。



1.弹性回跳说是出现最早、应用最广的关于地震成因的假说,是根据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时发现圣安德列斯断层产生水平移动而提出的一种假说。
假说认为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壳中岩石发生了断裂错动,而岩石本身具有弹性,在断裂发生时已经发生弹性变形的岩石,在力消失之后便向相反的方向整体回跳,恢复到未变形前的状态。
这种弹跳可以产生惊人的速度和力量,把长期积蓄的能量于霎那间释放出来,造成地震。
总之,地震波是由于断层面两侧岩石发生整体的弹性回跳而产生的,来源于断层面。
如图8-3,岩层受力发生弹性变形(B),力量超过岩石弹性强度,发生断裂(C),接着断层两盘岩石整体弹跳回去,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于是地震就发生了。
这一假说能够较好地解释浅源地震的成因,但对于中、深源地震则不好解释。
因为在地下相当深的地方,岩石已具有塑性,不可能发生弹性回跳的现象。

2.蠕动说蠕动又称潜移、潜动。
地表土石层在重力作用下可以长期缓慢地向下移动,其移动体和基座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面,并且形变量和移动量均属过渡关系,这种变形和移动称为蠕动。
蠕动速率每年不过数毫米至数厘米。

人们发现建筑在活动断层上的建筑物和活动断层本身在没有地震的情况下也有这种蠕动现象,即相对缓慢稳定的滑动。
如在土耳其安卡拉以北110km处有一条安纳托里亚活动断层带,位于此断层带上的建筑物墙壁被发现有错断现象,其蠕动量每年约为2cm。
也有人对中东一带发生地震以后的断层进行观测,发现有些地段伴有无震蠕动,其蠕动量每年约为1cm。

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产生蠕动,还未十分清楚。
有些实验表明,在高压低温,岩石孔隙度高(含水),含有软弱性矿物如白云石、方解石、蛇纹石等岩石的条件下,容易产生稳定蠕动。
也有人认为在更高的围压或更高的温度下容易产生蠕动。

有一种现象逐渐为事实所证明,即岩层中长期蠕动的地段或在活动断层中蠕动占长期活动的百分比较高的地段,由于能量通过缓慢的蠕动而逐渐释放,反而很少发生强烈地震。
在我国阿尔金山地区有规模很大的剪切断层,是正在活动的断层,通过卫星影像分析,发现有蠕动现象,现代水系被切穿,位移明显,错距也很大,但是有史以来却少有地震记录,推测此断层的活动方式是以无震蠕动为主。

根据蠕动与地震大小关系的资料表明:蠕动占长期活动的50%以上的地段,最大地震只能为5级,而蠕动占长期活动的10%以下的地段,可能发生8级以上的大地震。

3.粘滑说在地下较深的部位,断层两侧的岩石若要滑动必须克服强大的摩擦力,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两盘岩石好像互相粘在一起,谁也动弹不了。
但当应力积累到等于或大于摩擦力时,两盘岩石便发生突然滑动。
通过突然滑动,能量释放出来,两盘又粘结不动,直到能量再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下一次突然滑动。
实验证明,物体在高压下的破坏形式,是沿着断裂面粘结和滑动交替进行,断面发生断续的急跳滑动现象,经过多次应力降落,把积累的应变能释放出来,这种说法就叫粘滑说。

影响断层活动方式的因素很多:一是温度,温度低于500℃,断层面两侧岩体易产生粘滑;温度高于500℃,则易产生蠕动和蠕变。
二是岩石成分,岩性脆硬(如石英岩、石英砂岩等),断层两侧岩石往往以粘滑为主;岩性柔软,则以蠕动为主。
三是岩石的孔隙度和水分含量,岩石孔隙大,孔隙度高,含水分多,当然容易蠕动;相反,岩石孔隙小,孔隙度低,含水分少,则多呈粘滑形式。
此外,围压的大小也会影响断层的活动方式。
如果断层两盘连续发生粘滑,便是地震频繁的时期。

实际上,同一活动断层在不同的深度可以有不同的活动方式,同一断层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有不同的活动方式。
例如,圣安德列斯断层,深度在4km以上为无震的稳定蠕动;4—12km则为伴随有地震的粘滑运动;12km以下(由于高温)又以稳定的蠕动为主。
因此,圣安德列斯断层带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均不超过20km。

4.相变说有人认为深源地震是由于深部物质的相变过程引起的。
地下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引起岩石的矿物晶体结构发生突然改变,导致岩石体积骤然收缩或膨胀,形成一个爆发式振动源,于是发生地震。
此说未能从多方面给出具体论证,因而未能得到广泛流行。
近年根据地震纵波在地下深部传播情况分析,深源地震所在部位也同样发生了断裂和错动,证明地震发生与断裂活动有关。
同时,板块构造学说指出,当岩石圈板块向地下俯冲时,中、深源地震发生在向地幔消减的板块内部,而并非发生在地幔软流圈物质中,因此相变说自然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二)构造地震的特征

构造地震的特点是活动频繁,延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



1.地震序列任何一次地震的发生都经过长期的孕育过程即应力积累过程,这一过程可以长达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但在一定时间内(几天,几周,几年),在同一地质构造带上或同一震源体内,却可发生一系列大大小小具有成因联系的地震,这样的一系列地震叫做地震序列。
在一个地震序列中,如果有一次地震特别大,称为主震;在主震之前往往发生一系列微弱或较小的地震,称为前震;在主震之后也常常发生一系列小于主震的地震,称为余震。

构造地震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常呈这种有序列的发生。
这种特征可能和构造地震产生的过程有关。
一般说来,当地应力即将加强到超过岩石所承受的强度时,岩层首先产生一系列较小的错动(或者沿着断层带粘滑开始交替过程),从而形成许多小震,即前震。
接着地应力继续增大,到了岩层承受不了的时候,就会引起岩层的整体滑动或新断裂滑动,形成大震,即主震。
主震发生后,岩层之间的平衡状态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和调整,把岩层中剩余能量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些小的余震。
在地震现场,常可见到在破裂的地面上,又出现许多次一级裂隙,错杂其间,表明运动没有完全停止,直到使许多尚未破坏的地点彻底破坏,所剩余的应变能全部得到释放。
这种情况类似压紧弹簧过程,当作用力消失后,所蓄位能即转化为动能反跳回来,恢复原来状态,但又难于一下复原,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慢慢颤动调整,才能恢复原来的平衡位置。
这种现象称为弹簧效应。
岩石也是具有弹性的,所以也应有这种弹性效应。
1920年宁夏(原甘肃)海原大地震,余震三年未消。
其强度与频度时高时低,但总的趋势是逐渐衰减直到平静下来。

2.地震序列类型虽说构造地震常呈一定序列,但其能量释放规律、大小地震的活动时间和比例等又常各不相同。
根据1949年10月以来的我国所发生强震的分析研究,地震序列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

(1)单发型地震又称孤立型地震。
这种地震的前震和余震都很少而且微弱,并与主震震级相差悬殊,整个序列的地震能量几乎全部通过主震释放出来。
此类地震较少,1966年秋安徽定远地震、1967年3月山东临沂地震,均未观测到前震和余震,震级很小,只有4—4.5级。

(2)主震型地震是一种最常见的类型,主震震级特别突出,释放出的能量约占全系列的90%以上;前震或有或无,但有很多余震。
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地震(7.3级),发震前24小时内共发生了500多次前震,主震后又发生很多次余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7.8级),则基本没有前震,但余震连续数年不断。

(3)震群型地震由许多次震级相似的地震组成地震序列,没有突出的主震。
此类地震的前震和余震多而且较大,常成群出现,活动时间持续较长,衰减速度较慢,活动范围较大。
如1966年邢台地震,从2月28日至3月22日,震级由3.6、4.6、5.3、6.8、6.8逐步升到7.2,发生大震。
有时这种类型的地震是由两个主震型地震组合或混淆在一起形成的。

有时地震序列比较复杂,仿佛是由若干单发型、主震型、震群型组合而成。
如1971年8—9月四川省马边地震。

地震序列类型可能与岩石和构造的均匀程度及复杂性有关。
据实验,当介质均匀,且介质内应力不集中时,主破裂前无小破裂,主破裂后也很少小破裂;当介质不均一且应力有一定的局部集中或高度集中时,主破裂前后都会产生一定的或很多的小破裂。

研究地震序列类型,可以有助于预测和预报地震活动的趋势。
如1967年河间地震,当主震发生后,根据其前震少和震级小(2.3级),被判断为主震型地震,主震后不会有较大的余震。
事实表明推断正确。


二、火山地震

指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
这种地震可以是直接由火山爆发引起地震;也可能是因火山活动引起构造变动,从而发生地震;或者是因构造变动引起火山喷发,从而导致地震。
因此,火山地震与构造地震常有密切关系。

火山地震为数不多,约占总数的7%。
震源深度不大,一般不超过10km。
有些地震发生在火山附近,震源深度为1—10km,其发生与火山喷发活动没有直接的或明确的关系,但与地下岩浆或气体状态变化所产生的地应力分布的变化有关,这种地震称为A型火山地震。
还有些地震集中发生在活火山口附近的狭小范围内,震源深度浅于1km,影响范围很小,称为B型火山地震。
有时地下岩浆冲至接近地面,但未喷出地表,也可以产生地震,称为潜火山地震。

现代火山带如意大利、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堪察加半岛等最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三、冲击地震

这种地震,因山崩、滑坡等原因引起,或因碳酸盐岩地区岩层受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许多地下溶洞,洞顶塌落引起。
后者又称塌陷地震。
本类地震为数很少,约占地震总数的3%。
震源很浅,影响范围小,震级也不大。
1935年广西百寿县曾发生塌陷地震,崩塌面积约4万m2,地面崩落成深潭,声闻数十里,附近屋瓦震动。
又如,1972年3月在山西大同西部煤矿采空区,大面积顶板塌落引起了地震,其最大震级为3.4级,震中区建筑物有轻微破坏。


四、水库地震

有些地方原来没有或很少发生地震,后来由于修了水库,经常发生地震,称为水库地震。
说明这种地震与水的作用有关,当然也与一定的构造和地层条件有关,而水的作用只是一种诱发因素。
如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自1959年蓄水后,在库区周围地震频度逐渐增加,于1962年3月19日发生了一次6.4级地震,震中烈度达到8度,是已知最大水库地震之一。
截至1972年,该区共记录了近26万次地震(图8-4)。
又如,著名的埃及阿斯旺水库,坝高110m,库容达165亿m3,1960年正式开工,1964年截流蓄水,1968年正式投入运行。
此地区在建库前历史上无地震,从1980年起出现小震、微震,于1981年11月在坝址西南60km库区发生了5.6级地震;于1982年同一地点又发生了5级和4.6级地震。

此外,因深井注水、地下抽水等也可触发地震。
如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座落基山军工厂,为处理废水凿了一口3614m的深井,用高压注水于地下,于1962年发生频繁的地震。
以后停止注水,地震活动减弱;恢复注水,地震又有所增加。

上述地震,特别是水库地震的成因引起人们极大关注。
一般认为,在一定的有利于发震的地质构造条件(如有活动断层、密集或交叉的断裂存在,或在升降差异运动的过渡部位等)下,水库蓄水可诱发地震。
除去人为因素诱发地震外,某些自然因素如太阳黑子活动期,阴历的朔、望期等,也容易诱发地震。
各种触发机理正有待于人们深入研究。

火山和地震产生原因

地球表面有一层很厚很厚的地壳,平常岩浆被地壳紧紧地包在里边。
地球内部的温度特别高,岩浆在那里边流来流去,总想找个地方窜到外面来。
有些地方地壳运动比较强烈,地壳又比较薄弱,这些地方受到压力的时候,岩浆就从这里冲出来了。
这样,就发生了火山爆发。
活火山、死火山这是指火山活动的情况。
有些火山爆发了一次后一直不爆发,这些火山就成了死活山。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地幔物质的热对流。
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所驱动的。
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外部表现。
内部能量释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块运动,地质构造。
地震是其中之一。

〔1〕在地球内部有震源,震源向外释放能量(地震波)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振动.

〔2〕其它地质灾害或自然灾害,也可以间接诱发地震.

地幔物质的热对流。
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所驱动的。
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外部表现。
内部能量释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块运动,地质构造。
地震是其中之一。

而降水,风,洋流,河流等地表过程都是由地球外部能量即太阳所驱动。

地震发生的原因为何?

地震可分为自然地震与人工地震

(例如:核爆)。
一般所称之地震为自然地震,依其发生之原因又可分为,

(1)构造性地震

(2)火山地震

(3)冲击性地震

(例如,陨石撞击)。
其中又以板块运动所造成的地壳变动

(构造性地震)为主。

由于地球内有一种推动岩层的应力,当应力大于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时,岩层会发生错动

(dislocation),而这种错动会突然释放巨大的能量,并产生一种弹性波

(elastic waves),我们称之为地震波

( seismic waves),当它到达地表时,引起大地的震荡,这就是地震。

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
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成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成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成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
好看吧,自己离得远点,呵呵。

心理分析:梦见火山爆发:

爆发的或沉睡的火山是一个警告,提醒你,你的被压抑的部分(如:性)可能要给你制造麻烦,除非你允许它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满足。
梦到你家隔壁是火山口,火山爆发毁了你的家。
你之所以会作这个梦,暗示你可能对你的家有不好的印象,也可能你是不喜欢安定生活,喜欢生活中有新鲜感和刺激感。
也有可能是家的感觉给你很大的束缚和压力,所以你在潜意识中会想让整个家有全新的转变,只是你的潜意识安排得太吓人了。
不过,你对你的家也没有什么恶意,只是很单纯,且很主观地从你自己的角度来发泄而已,不要太自责。

梦见火山爆发:

男人梦见火山爆发,由于自己的目的未能达到,所以会心灰意冷;

女人梦见火山爆发,会旧病复发,人命危浅;

病人梦见火山爆发,恢复健康有希望;

商人梦见火山爆发,会遇到强手,经济会遭受损失;

梦见死火山,能交上新朋友;

梦见在火山下面行走,工作不稳定。

以下是梦见火山爆发的心理学解释:

梦见火山,富的象征。
如果火山熄灭,表示做梦人“扼杀”了自己的热情,或者表示长期困扰他的形势终于结束了。
梦见火山爆发,说明做梦人没有控制住一种形势或自己的感情,说明两者会以令人痛苦的方式突然出现。
如果熔岩出现在明显的位置,表示上述的感情非常深沉。
如果熔岩凝固,表示热情的冷却。
如果感觉到火山的爆炸力,表示愤怒的心情。
如果做梦人梦见休眠火山或者死火山,它可能表示过去的问题已经平静下来,火已经扑灭。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相关推荐: